侯东伟 贺蓓蓓等 EWTO研究院 2024-06-13 18:57 河南
2022年跨境电商“全托管模式”横空出世,犹如惊雷,在2023年引爆跨境电商圈,成为当年跨境电商行业的热议话题。全托管模式下,电商平台不止扮演流量入口的角色,而且也直面海外消费者扮演卖家的角色。卖家由自运营模式和半托管模式下“事必躬亲”的角色转变为“甩手掌柜”和“幕后”角色,成了平台的供货商,便于将省出的精力用在自己更擅长的商品开发、生产和打磨上。
《跨境电商蓝皮书(2024)》认为,全托管模式的出现,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出海的门槛和风险,也提升了供应链各节点的响应速度,便于企业挖掘爆款。但平台也面临诸多需要突破的困局。
一是全托管模式非常考验平台的选品、定价、投放、物流履约、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跨境电商平台围绕全托管的争斗,更像是围绕供应链掌控权的一场内卷战争。全托管模式下,平台对各个环节大包大揽,试图一手遮天,显然当前阶段平台是吃不消的。
二是全托管模式的出发点和描绘的蓝图是好的,但目前来看,平台在平衡平台、买家、卖家三者间关系时,往往是往平台和买家方向倾斜,卖家的地位很被动,这也是在推出全托管模式几个月后又推出半托管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对于中小型卖家来说成本并未减少多少,而且大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如何平衡库存、退换货与维权等。根据平台规定,货权仍属于卖家,所以当出现问题时,均是由卖家承担。
三是根据挤出效应理论,当平台充斥大量低价内卷商品时,会对高性价比商品产生排斥效应,直至被挤出平台,不利于激励卖家去做研发投入和创新,同时也会极大限制平台的品类广度。
四是全托管模式的出现又让卖家回归到了代加工模式,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卖家与消费者的联系,也加重了企业的海外搜寻成本,不利于卖家打造品牌、优化生产设计等。
因此,《跨境电商蓝皮书(2024)》建议,对于有供应链优势、产品优势、重生产轻运营的卖家而言,全托管无疑是一条提高曝光量、开拓海外市场的流量渠道。
对于想挖掘新的品类、测试新品,而又分身乏术的卖家来说,全托管也是一条有效且省时省力的渠道。而对于无供应链优势的卖家以及纯铺货的卖家,既没有办法给出有竞争力的供货价格,也不具大量备货的宽裕资金,在全托管模式下肯定无法实现做甩手掌柜。
对于在同一平台自运营和全托管双渠道并进的卖家,应注意自运营店铺和全托管店铺间在售产品的差异性,避免两类店铺间价格竞争。对于生产标品(如大型家电、大件家具等)、退换货率较高、售后复杂、致力于品牌建设的卖家来说,更要综合考量是否入局。
总而言之,全托管不是唯一,只是原有生态的一个延伸,同样“甩手掌柜”也做不得。结合当前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无论大家采用哪种模式,无论是自营还是托管,无论是平台还是独立站,卖家都应聚焦长期价值,结合自身的固有优势,以创新为驱动力,用技术作为护城河,适度地开发一些“蓝海产品”。
品牌化、差异化、合规化、本土化才是跨境电商真正的未来。
——内容来自跨境电商蓝皮书(2024)中的《全托管模式下跨境电商卖家出海路径选择》
作者:侯东伟,河南国际数字贸易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运营;贺蓓蓓,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司小冬,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