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勇 EWTO研究院 2024-06-17 18:13 河南
“全托管”可以说是2023年跨境电商行业最火的关键词,甚至没有之一。相较于传统第三方平台模式,全托管模式重新划分了平台和卖家的权责边界,形成了跨境电商价值链上全新的价值分配格局。
由“全托管”引发的跨境电商出口价值链重新分配的尝试,实际也上是各平台(模式)积极寻求平台与卖家、生态伙伴、物流服务商等跨境电商出口全要素主体之间最优的业务分工组合的过程,也是为适配不同属性的卖家(货主)特点、更好满足海外消费者、贸易商需求,实现平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态的正向探索和积极实践。
聚焦在物流履约板块,就势必会触及全托管平台“自建”和“合作”的不同属性的组合分工抉择。而平台方“自建”和“合作”的节奏及终局形态,将直接决定全托管模式对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影响形式和深度。
本着结论先行的原则,《跨境电商蓝皮书(2024)》认为全托管模式并不会彻底改变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分散竞争的基本格局,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行业集中度。在此过程中,“资源型”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群体将迎来显著的业务增量,并在全托管平台起量的大趋势下,逐渐沉淀成为服务全托管平台的物流交付底盘。
跨境电商物流服务行业是在强势资源方之间的夹缝中求生存的业态,且行业不具备产生网络效应的基因,这也就造成了跨境电商物流市场散乱竞争的市场格局。
全托管模式所占据的流量规模和创造的流量增量,只是我国整个跨境电商出口流量池的一部分。依此类推,全托管流量所产生的物流订单,最终也只能是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总货量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现有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群体的“大客户”之一。因此,无论全托管平台未来采取全自建、深度绑定合作、灵活合作等任何物流履约合作形式,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跨境电商物流行业分散竞争的基本格局。
当然,从国际供应链局部、一时、具体的航线、口岸、目的国(地区)等中观和微观层面来看,全托管平台及模式在2023年超预期的货量激增的确给包含空运在内的部分跨境电商出口物流运输形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挤兑。甚至一度以一己之力推高了欧美路向的空运运价,短时间内对空运市场造成了极大的供需错配,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察者和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对于空海运物流市场走向和对跨境电商出口业务发展趋势的判断。
类似的现象今后会继续出现,但频率和烈度大概率会有所缩减。一是因为全托管平台(模式)的货量短期内的极高增速大概率不可持续,二是因为此类平台对不同物流运输形式的货量分配将伴随着其自身物流能力的不断优化向均衡的方向发展(空运依赖或将有所减弱)。况且,此类局部和一时的影响,主要停留在干线运输层面,对货代(跨境电商物流服务商)群体的集中度影响较为有限。
从资源掌控深度和资源运营广度两个维度,可以把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划分为资源型企业、运营型企业、营销型企业三大类。
资源型企业是行业内资源属性强的企业,更多的是站在基础设施服务商的立场来承托整个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的各类业态和产品。因此,资源型企业即使不拓展跨境电商卖家直客,也可以依托资源壁垒撬动货源,将各类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或平台当作稳定的订单入口。
运营型企业主打运营效率优势,属于刀尖向内,向走货业务全过程运营要利润的死磕型企业。把品牌口碑当作生命的运营型企业,通过扎实的运营能力和过硬的服务质量,获得卖家直客群体及电商平台的青睐。
营销型企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销售和市场人员占据员工总数的大头,甚至以全员销售的方式持续拓展客户。公司经营重心在于前端获客力量的打造和精耕细作,而对于内部运营,或者干线运输资源、目的国资源积累,则抱持维持、甚至漠视的态度。
在行业走向稳态终局的过程中,现有头部服务商和以单条线路资源沉淀和运营见长的“小而美”的物流服务商,将在融入全托管平台自身物流履约体系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货量确定性和自身服务能力增长。
进一步讲,伴随着全托管平台流量逐步走向稳定,此类物流服务商也将在全托管平台流量稳定性的加持下,凭借基于资源直接掌控力和运营专业度的优势,更好地适配全托管平台对时效、妥投率、IT能力、成本结构等履约交付要素的苛刻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获得并夯实自身资源成本迅速摊薄带来的成本护城河,并最终表现为自身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也就是说,此类“优势”物流服务商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行业市场集中度的微小提升,但不会撼动行业散乱竞争基本格局的根基。
——内容来自跨境电商蓝皮书(2024)中的《全托管模式对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作者:田勇,西澳大利亚大学工学硕士,运联研究院研究总监,主要研究方向为跨境物流、供应链与合同物流。